新闻详情

本所成功招聘专职律师、行辅人员——优秀人才趋之若骛 致邦团队再添风采

点击数:61 时间:2004/11/03

本所成功招聘专职律师、行辅人员——

优秀人才趋之若骛  致邦团队再添风采

 

2004年8月12日和13日,我所分别在《现代快报》和www.51job.com网站刊登招聘启事,面向全省(主要是南京以外地区)招聘专职律师和行辅人员。一时间,应聘者通过电话、传真、信函、电子邮件等方式报名或投递个人资料达300多人次。据初步统计,应聘专职律师的69人,应聘业务拓展人员的131人,应聘行政辅助人员的207人。

这次招聘人员特别是招聘专职律师要求条件高,选拔程序严。应聘专兼律师要求是重点大学法学及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、执业三年以上、有相关专业领域执业经验、外语基础好。特别按照本所专业化发展要求,对应聘专职律师提出明确的专业导向,拟招聘专职律师20名,包括工程项目方向4名,公司证券方向3名,外资外贸方向3名,民商方向3名,刑事行政方向3名,知识产权方向2名,金融投资方向2名。对全部报名人员一律由办公室统一登记,事务所主任和合伙人不搞先入为主,内部审定,而是公开透明,规范操作。经过初选、笔试、面试几个步骤层层筛选,最后确定拟聘专职律师12名,业务拓展人员5名,行政人员1名。

组织大规模的公开招聘活动,是实现我所“五化”目标的重要举措,即规模化、规范化、专业化、品牌化和国际化。我们认为,走“五化”道路是由法律市场的变化决定的。规模化是发展的基础,专业化是发展的方向,规范化是发展的要求,品牌化是成熟的标志,国际化是竞争力的体现。我们要办大所、办好所、办强所,就要有大所的基础,律师人数、办公场所、业务总量上规模;要有好所的标志,就是符合律师业发展规律,能实现律师执业价值,有持续发展的后劲;要能体现强所的特征,能涵盖律师队伍、运作模式、管理机制、业务专长的差别优势。由此,我们科学实施人力资源管理。在人才引进上,我们改变靠熟人介绍、以业务量取舍的落后做法,从事业发展的需求入手,确定引进标准。选择合伙律师注重大局观、事业心和合作意识;选择专职律师侧重教育背景、专业技能和团队精神;选择助理律师侧重其从业心理、目标定位和业务功底。在人才配置上,我们改变“朋友圈”、“小团体”的不良习惯,按专业特长划分团队,依个人专业确定岗位;在人才培训上,我们制订年度、季度和月度培训计划,扩展律师礼仪、市场营销、执业技能、人际交流、团队合作、整体文化等内容;在人才管理上,我们改变重罚轻奖、重物质轻精神的做法,围绕员工的生活、安全、社会和自我实现的需求,设立生活保障机制。

虽然,招聘之前,我们拥有员工80多人,其中专、兼职律师50多人,所有律师均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,其中博士3名,在读博士5名,硕士、双学士16名,还有多人具有注册会计师、审计师、经济师等高、中级专业职称,并有6人能用英语、德语为工作语言。招聘之后,我们的专业优势更加突出,知识层次得到提升,内在素质更加优良。

从招聘活动中反馈的信息,更加坚定我们的办所理念——以人为本,整体优先,务实创新。原有职工和新聘人员均高度赞同事务所的办所宗旨和治所理念,认为这是致邦最重要的精神财富,是我所不断壮大和持久发展的保证,更是我所文化内涵和形象建设的体现。

在律师业激烈竞争的情况下,事务所的生存和律师的发展面临挑战。律师个人“单打独斗”,律师事务所“出租柜台”,这已成为影响律师业发展的痼疾。但我们没有因循守旧,随波逐流,而是打破常规,另辟新径。我们遵循律师业发展规律,借鉴国内外先进事务所的管理经验,注重培育事务所整体实力,建立独特的事务所发展模式,使全所强调律师团队作战,务实推进公司化模式、企业化管理、专业化分工和流水线作业,实行律师薪金制和最低收入保障制,为律师执业创造良好的平台,帮助律师成就事业。搭台唱戏,筑巢引凤,以事业留人,以发展为伴,吸纳八方人才,打造精英团队。

目前,我们在新的起点上规划事务所,进一步调整业务结构,拓展法律服务领域,正在朝着既定目标稳步发展。